隨著商標注冊便利化的推進,商標注冊量急劇增加,兩個字、三個字的自然詞匯,所有類別,基本都已經被注冊干凈了。這時候就有人盯上了網絡熱詞,那么網絡熱詞能不能注冊商標呢,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吧。
對于許多公司來說,取一個好的商標名就等于成功了一半。雖說中華語言文字博大精深,但是讓人印象深刻,朗朗上口,易于傳播的優質商標資源始終只有那么多,你能想到的基本都被搶光了,許多人絞盡腦汁也取不好商標名?芍^是僧多粥少,狼多肉少。
目前,大部分人都是通過在商標原有名稱上加字或減字,避開通俗詞組(如梅花、牡丹、白貓等)的方法避免近似。當然,并不是什么樣的熱詞都可以注冊的。
別忘了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八項規定上,對于有害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有其他不良影響的商標,是不予通過的!例如“吃貨”、“坑爹”、“心塞”、“腦殘”等。
所以在利用熱詞注冊商標的同時,仍然要思考自己的商標是否具有合法性,畢竟熱詞常常處于往前一步是低俗,往后一步是新潮的尷尬境地。
確定不會造成不良影響后,還要注意是否具有顯著性特征,例如近年興起的“小鮮肉”的叫法,如果申請在29類(肉,魚,家禽和野味)等,就有很大概率被駁回。
有人可能會說,那我可以在別的類別注冊,注冊成功的幾率不就提升了嗎?的確,你把“小鮮肉”注冊到諸如12類(運載工具防盜設備; 運載工具遮光裝置等)這種八竿子打不著邊的類別,那還真有通過的可能。
可是大家要記住一點,商標是為商品而服務的。商標要與商品能產生某種關聯,才會產生較高的價值。如果你將二者拆開,則意義不大。在注冊商標的時候,一定要考慮清楚商標適合的具體商品和服務。
此外,每當有熱詞出現,想要注冊商標的也肯定不止你一人,還不“撞車”才怪呢。
不過大家也不必灰心,跟風誰都會,但是跟風跟的有水平才是最后的贏家。熱詞固然競爭激烈,但是緊跟這個思路,時常關注一些熱門、新鮮的事情,我們依然可以留意到一些具有時代意義的熱門單字。
如“萌”、“宅”等,如果能將這些熱門單字與自己的商標名做一個結合,也許會比一味的追求熱詞注冊要有效的多。
其實,比起注冊難,如何將商標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培養起來才是對企業最大的考驗。除了付出汗水,腳踏實地以外,沒有捷徑可走。“熱詞”商標的確會帶來新鮮感和好奇心,但是商家們還是更應該回歸本質,在產品上下功夫! |